白龙江畔,64万亩油橄榄迎来丰收季,不仅果实盈枝,更承载着20多万陇南农民的增收希望
金秋十月,陇南武都区的油橄榄又迎来了收获季。连绵的山坡上,银绿色的橄榄树林随风摇曳,农户们穿梭其间采摘果实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历经50年发展,陇南油橄榄产业已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全产业链迈进,成为综合产值超45亿元的富民产业。而在这一成就的背后,是政策引导、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多重合力,推动着这片"液体黄金"在不断变化的农业格局中行稳致远。
---
01 政策赋能,打造山地农业新模式
陇南市的山地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提质增效的变革。
2025年初出台的《陇南市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两年工作计划2025年工作方案》明确提出了 "1244"目标:打造1个综合产值百亿元产业大县;培育中药材、花椒2个综合产值百亿元产业;发展畜禽养殖、油橄榄、苹果、蔬菜4个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;最终实现全市7条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。
油橄榄产业作为陇南重点培育的四大50亿元产业之一,在这一政策框架下获得了全方位支持。政府每年安排880万元以奖代补、贴息资金,鼓励能人大户与企业参与产业发展。
政策扶持下,陇南油橄榄产业规模稳步提升。截至2025年9月,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19.9万亩,鲜果产量突破6万吨,年产特级初榨橄榄油8500吨,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,其规模、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位列全国第一。
02 科技驱动,从"种得好"到"加工精"
陇南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,是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。
2025年4月,陇南市科技计划项目专门设立了油橄榄科技重大专项,针对产业瓶颈问题进行攻关。其中包括"陇南多生态区油橄榄高产高油高抗品种精准选育"及"基于橄榄油微囊化的母婴功能性产品研发"等前沿方向。
这些科研项目旨在解决陇南油橄榄主产区生态异质性显著、现有品种多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缺失等瓶颈问题。通过构建基于表型-基因型协同筛选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
在生产工艺上,武都区已建成16家油橄榄加工企业、22条世界先进初榨油生产线,年加工鲜果能力突破6万吨。
新投产的德国福乐伟生产线使出油率提升1.8个百分点,吨果收益增加约300元。
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产量,更保证了产品质量。陇南油橄榄产品已先后斩获102个国际奖项、89个国内奖项,成为行业内的"品质标杆"。
03 金融活水,精准滴灌特色产业
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,陇南油橄榄产业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金融支持的有力保障。
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分行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撬动作用,推动金融资源向油橄榄等特色产业精准集聚。
通过建立人民银行、主管部门双牵头,"地方党政+县域银行+市场主体"三位一体的长效融资对接机制,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出台《陇南市特色山地农业"产业链"贷款实施方案》,协调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贴息资金,为110家链主企业落实银行贷款3.4亿元,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。
针对陇南山地农业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,金融机构创新推出"油橄榄专项贷"等特色信贷产品。
甘肃银行陇南分行组建"红马甲"金融服务队,以"背包银行+流动服务车"模式深入田间地头,将"银行柜台"直接搬进农业生产一线,走访农业合作社83家,现场解决融资问题156件,业务办理时效提升60%。
金融支持不仅限于生产环节,更覆盖了风险保障。2025年上半年,全市农业保险参保规模达1887.14万亩,实现签单保费1.12亿元,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。
04 产业链条,从"单一产品"到"多元价值"
陇南油橄榄产业已从单纯的榨油向全产业链拓展,实现了一颗油橄榄果的"吃干榨尽"。
在2025年9月举办的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上,特级初榨橄榄油、保健品、护肤品等10大类80多种产品集中亮相,展现了油橄榄产业的多元价值。
来自香港的约克夏集团董事长林智康表示:"我们从香港专程而来,就是看中了武都油橄榄几十年沉淀的品质与规模,这次计划将优质橄榄油引入香港市场,再通过香港的贸易枢纽转销至全球"。
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更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。通过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的利益联结机制,群众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,又能通过务工获得薪金,还能通过入股获得分红,实现"一份产业、多重收益"。
05 品牌引领,从"种得好"到"卖得俏"
品牌建设是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一环。陇南油橄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,也在不断加强品牌塑造。
"武都油橄榄"已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并入选"甘味"区域公用品牌目录。
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陇南油橄榄产销对接会上,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研究院发布了《武都油橄榄品牌发展指数智库报告》,从品牌价值、产业活力、市场潜力、科技赋能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武都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。
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张震表示:"陇南油橄榄产业的标准化种植与规模化加工令人印象深刻,我们计划与祥宇等本地龙头企业合作,依托高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科研优势,在橄榄油科普传播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发力,助力产业从'卖产品'向'创价值'升级"。
06 乡村振兴,绿了青山富了民
油橄榄产业不仅是陇南的特色产业,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。
在武都区,油橄榄产业覆盖28个乡镇320个行政村,20多万群众直接从中受益,主产区群众人均油橄榄产业收入达4000多元。
汉王镇朱能村的村民朱玉忠分享了他的故事:"去年,我家的4亩油橄榄树共采摘鲜果1吨多,当地企业以一公斤6元的价格上门收购,光油橄榄我就挣了7000多元。"这让他有机会翻新了住房,享受天伦之乐。
油橄榄树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手。白龙江、白水江二级阶地和泥石流沟道冲积扇上60万亩油橄榄的种植,让两江的河岸披上了绿装,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,还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。
武都区委副书记、区长付小龙表示:"我们要让油橄榄不仅成为武都的'绿色名片',更成为百姓的'幸福密码',让'武都橄榄油'香飘全国、走向世界,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、幸福感"。
---
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的"陇上江南",油橄榄这棵"黄金树"已经深深扎根,它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容貌,更照亮了20多万陇南群众的小康路。
随着新一轮农业政策的实施和科技创新力量的注入,陇南油橄榄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支柱。
未来,陇南油橄榄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,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生态与产业共赢、青山与金山同在的中国故事。